ISO认证项目
ISO9000 | ISO14000 | OHSAS18000 | 三标一体 | ISO/TS16949 | ISO/IEC17025 | HACCP/ISO22000 | 国军标认证 | CCC | 生产许可证 | 培训师资 | 公开课程 | 内审员培训 | 管理文章 | 外审员培训 | 职业鉴定培训 |

近期客户
详细信息

贵阳ISO9000认证 ISO9001标准实施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2-6-27 0:00:00

ISO9001标准实施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建立和实施ISO9001:2000标准体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问题,现将各条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列出如下:
              4.2.1
              a.没有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记录做为文件来控制。
              b.文件范围太大,数量太多,使体系运作效率降低。
              c.组织的规模大,过程复杂,员工的能力一般,但文件数量过于少,描述也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
            
              4.2.2
              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不清晰,所做的裁剪没有充分的依据或没有将依据明确地描述。
              b.由于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的改变,原来所做的裁剪已不适宜或不合理,但没有及时纠正。
              c.质量手册对质量体系所包含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的表述不清楚,所引用的程序过于散乱,与手册条款的对应关系不清晰。
            
              4.2.3
              a.没有对文件是否持续适用进行审核、更新和重新批准,文件的规定与现实的运作有出入。
              B.由于节省资源或也于保密的考虑,在文件使用场所没有适用的文件。
              c.文件内容不清晰或文件使用者所不能理解的语言(如外国语)写成。
              d.由于存在一个以上的体系,所以针对某项要求而检索文件变得非常困难。
              e.外来文件没有得到控制。
              f.由于没有适当的标识而使用了作废文件。
            
              4.2.4
              a.记录贮存条件不良。
              b.记录不清晰、不完整。
              c.电子媒体或其他媒体记录没有得到符合其技术特点要求的控制。
              d.记录不易查阅。
              e.记录的失效处置不及时,且处理方式与文件化的规定不符。
            
              5.1
              a.最高管理者把做出承诺的工作交给其他人,自己不能清楚地说明这些承诺是何种方式体现的。
              b.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最高管理者已在组织内部传达了满足顾客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如会议、MEMO、板报、宣传品、广播等)。
              c.最高管理者不清楚自己在管理评审活动中应担负的职责和应做的事情。
              d.最高管理者不能说明具有识别所需资源的机制或方式。
            
              5.3
              a.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清晰。
              b.员工不知道质量方针或虽能够背诵质量方针,但却不理解质量方针的定义。
              c.没有对质量方针进行定期的评审,质量方针可能已是不适宜的了。
              d.在组织内有一个以上的质量方针,员工不能说明哪一个是最新的。
            
              5.4
              a.与实现质量目标有关的职能部门(层次),没有分解到应承担的指标。
              b.质量目标不是书面的,部门负责人只能口头说出一些组织内要求的指标。
              c.质量目标没有体现持续改进的承诺。
              d.质量目标中个别指标无法被测量。
              e.在策划产品实现的过程中,没有针对产品\项目和合同规定质量目标。
            
              5.5
              a.只在质量手册中描述了应进行的沟通,但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沟通没有规定的文件,以至于沟通的实际效果不佳。
              b.没有进行沟通,或沟通只是表面化的工作。
              c.由于没有足够的沟通,各部门任务\职责和权限不能做了解,以至于影响到体系的有效运作。
            
              5.6
              a.管理评审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b.没有充分讨论那些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
              c.连续几次管理评审所提出需改进的问题都类似,说明对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实施不力。
              d.管理评审输出中对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没有涉及。
            
              6.2
              a.从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最终效果来看,组织提供的资源的不充分的。
              b.造成顾客不满意的最终原因是资源不足。
              c.对人员的能力的判断更多地是从教育、培训、经历等方面考虑而忽略了对技能的要求。
            
              6.2.2
              a.没有对全部从事与影响质量的人员规定任职要求。
              b.没有按照任职要求分析培训需求。
              c.没有全面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d.员工对他们从事的活动的相互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不知道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所保存的培训记录不能证明要求的经历和资格。
            
              6.3
              a.对为了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没有方法识别需要配置到何种程度是适合的工作场所的空间和条件,不能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和使顾客满意的最低要求。
              b.支持性服务不能满足最低要求,如通讯/交通工具等。
              c.维护只被理解为出现故障的修理,没有包括有计划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7.1
              a.没有对所有的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
              b.策划的结果千篇一律,而实际不同产品的产品实现过程是不同的。
              c.策划的结果显示,策划没有包括所要求的全部的应策划的内容。
              d.策划的结果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有矛盾。
            
              7.2
              a.忽视了应明确支持方面的要求和与产品相关的责任、法律法规的要求。
              b.受审核方说所有的要求都已明确,但审核员却看不到证据。
              c.以口头方式提出的要求没有得到评审确认的。
              d.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后,有一些有关的文件没有得到修改和确认。
              e.与产品要求变更有关的人员不知道修改后的要求。
            
              7.3
              a.没有充分地考虑在设计活动中所需要的组织职责和技术接口。
              b.设计计划没有及时的更新,以至于计划失去意义。
              c.设计输入没有考虑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设计输出没有包含产品验收准则或与安全和正常使用有重大关系的产品特性。
              e.设计评审的参加者没有包括所有的相关人员。
              f.设计确认没有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
              g.对于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设计、生产和安装的活动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与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之间发生混淆。
            
              7.4
              a.对不同类型的采购过程的控制方式和程度没有区别。
              b.什么是合格的供方,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选择和评价供方具有较多的主观性。
              c.对供方评价后的跟进措施没有实施。
              d.采购信息不齐全,尤其缺少与质量有关的要求。
              e.对要求到供方处实施验证的活动,采购信息中没有提及。
            
              7.5.1
              a.没有全面、充分地考虑到与产品特性有关的要求如国际、行业标准等。
              b.作业指导书不充分、操作者随意性较强。
              c.作业指导书的规定与其他标准(如检验标准)要求不符,与实际操作不一致。
              d.缺乏足够的测量和监控设备。
              e.缺少危机对策。
            
              7.5.2
              a.不会识别哪些过程是特殊过程或识别的结果是错误的。
              b.过程确认所选择的方式、方法与该过程的控制要点不匹配。
              c.特殊过程的特性已发生变化,但没有进行新的确认。
            
              7.5.3
              a.缺少足够的、必要的标识,产品或服务不能被有效地区分。
              b.标识在实施中,种类或批号被混淆。
              c.产品标识与产品测量和监控状态发生混淆。
              d.产品测量和监控状态的标识以摆放的形式加以区分,以至于在内部沟通不足的情况下造成混乱。
              e.从规定上看是可以追溯到所需要的信息的,但实际操作一遍追溯的过程,中间常有断环。
            
              7.5.4
              a.没有对顾客的财产进行必要的查验,标识和防护控制。
              b.丢失或损坏未及时或不愿意通知顾客。
              c.错误地理解顾客提供产品的含义,忘记了顾客财产可以包括知识财产。
            
              7.5.5
              a.对产品提供的防护,没有包括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
              b.对产品提供的防护与顾客的要求不一致。
              c.只提供了适宜的搬运工具,但没有规定适宜的搬运方法。
              d.产品的包装不能有效地保护产品。
              e.仓库规定的储存要求与产品说明书或包装上的要求不一致。
            
              7.6
              a.使用的测量和监控设备与被测量参数特性不匹配。
              b.操作工不清楚测量仪器的读数含义及使用的有效期。
              c.校验证书没注明校验采用的、可追溯的国家标准。
              d.当发现仪器失准时,无法追溯和识别已被失准仪器检验过的产品。
              e.把在仪器使用中进行比较用的仪器附件(如标准物质)当做检定或校准的标准。
              f.企业自校的仪器没有制定校准规程。
            
              8.2
              a.测量和监控活动没有包括所需要的全部范围,如涉及持续改进方面。
              b.在应使用统计技术的地方,没有采用统计技术。
              c.在顾客满意度进行的监控方法不合理,如将无投诉视为顾客100%满意。
              d.监控的最终结果不能展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绩效。
            
              8.2.2
              a.没有充分考虑受审核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
              b.审核员与被审核的部门或活动有关系,通常都发生在规模较小的公司。
              c.选择不适当的人员指导和实施内部质量审核。
              d.内部质量审核中没有追溯验证的部分。
              e.没有对所有部门进行审核的完整记录。
              f.纠正措施是由审核员提议的。
              g.公司的内审员不清楚整个审核的程序,内部质量审核由咨询顾问实施。
            
              8.2.4
              a.选择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的控制点不完整、不科学。
              b.测量和监控标准未明确规定检验员在测量时仅凭经验,没有参照产品手册中的要求或标准。
              c.检验员不知道如何判断供方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测量和监控完成后没有保存相应的记录。
              e.产品放行的授权者不能从有关记录找到。
              f.不符合测量和监控标准的要求可能导致严重不合格项的产生。
            
              8.3
              a.未规定如何处置各个阶段测量和监控所发现的不合格品。
              b.纠正后的不合格品没有重新检验。
              c.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只对不合格现象采取了措施,没有对其造成的后果采取措施。
              d.让步处理不符合产品时,必要时没有向顾客、终用户、法定机构或其它机构报告。
            
              8.4
              a.没有根据管理的需求收集相应的数据或收集不全。
              b.没有规定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用途。
              c.没有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得出结论。
              d.没有有效地指示需要改进的功能/区域。
            
              8.5
              a.对体系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过程认识不清,误认为持续改进就是连续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b.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概念混淆不清。
              c.受审核方称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但实际情况是体系中表现出许多有规律的问题。
              d.没有查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e.没有对措施的实施进行追踪验证。
              f.害怕记录客户的投诉。

[ 关闭本页 ]